,
一百。
减法这就做完了。接下来是加法,再加进去三十多分钟的镜头,使电影的总时长达到两小时。
林煜毫不犹豫,加进去了很多李建成的镜头。
这样一来,这部电影就是主副双线叙事。主线自然是以李世民为核心,副线则是以李建成为核心。也符合主角和反一号的人物设定。
说是剪片子,但这年头,很少有用胶片拍摄的了,都是数码拍摄,剪辑也自然全是在电脑上完成。
林煜把自己关在小黑屋一个星期,每天在电脑前超过十二个小时,总算是完成了初步剪辑。
接下来,还需要有专业人员来处理镜头的衔接。这个步骤林煜就不掺和了,他的水平仅限于ppt的切换动画。什么淡入淡出啊,百叶窗啊,旋转啊。
试想一下,李世民这边刚刚下定决心,然后画面定格,碎成了一块一块,等这些画面碎片跌落之后,“唰”地飞进来一张李建成纠结的脸。
这个水平要是放到大银幕上去,不是贻笑大方了吗?
专业的剪辑师能达到的效果,比林煜好一万倍。林煜绝对不会在这种地方逞强的。
而且,他需要完成的工作还有很多。
配乐,也是一部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当然也有专业的配乐师,但首先,林煜得明确曲风要求。
剧组的配乐师是苏玄云推荐的。名字很霸气,叫江龙,是个不到四十岁的中年人,戴眼镜,很瘦,形象和名字有些不相称。
江龙很客气地把林煜带到了自己的工作室,把电脑桌上的外卖盒往两边扒拉了几下,勉强请出一块空地,然后点开一个文件夹,递给林煜一副头戴式耳机。
江龙指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文件,介绍道:“林导,这些都是我创作的古风纯音乐,您可以先试听一下。”
这杂乱的工作室,还有江龙本人的形象,倒是符合林煜心中对“音乐奇才”的想象。
幸好林煜没有洁癖,他很自然地坐到了江龙那张转椅上,戴上耳机,随意点开了一段音频。
不得不说,等得到苏玄云的赏识,江龙是很有才华的。林煜点开的这个音频只有二十九秒,乐器只用了大鼓,但那紧凑的鼓点,瞬间就让林煜产生了置身古战场的错觉。
林煜转头看了一眼江龙。很显然,他对自己的作品也很有信心,厚重的近视镜片都挡不住他的自信。
音频的文件名是数字和字母的组合,但江龙显然已经将自己的每一段作品都熟记于心了,他介绍道:“林导,这一段叫战鼓催。”
好吧,作曲家也不擅长取名,够直白的。
林煜也没有在意这些细节,又点开了“战鼓催”旁边的一个音频文件。
接下来不用江龙再介绍,林煜也大致能猜出那些音频的名字了。什么阵前集合啊,上朝啊,两军对垒啊。江龙取的名字绝对是这个风格的。
半个小时后,林煜摘下了耳机。江龙问道:“林导,对我的这些配乐还满意吗?”
林煜先点了点头。江龙的这些配乐,足够应对电影里百分之九十的情节了。
但随即,林煜又摇头。这些碎片化的配乐,缺乏一个有灵魂的核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