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说法,有点新鲜啊!
他不是反对去中国化,而是说现在去中国化太早了。
只见齐磊一回身,“就拿审美来说吧!”
“我想问一下,你们思考过吗,所谓的日系审美、韩系审美,有什么问题吗?”
“……”
“……”
“换而言之,有一个不争的事实,那就是,在东亚文化圈,中华文华是绝对的主体。”
“不管你愿意也好,不愿意也罢,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。”
“但是,在审美这一块儿,你们发现没发现,中华审美和日韩是有很大区别的?”
两国学生又迷糊了,“有区别吗?”
齐磊,“有的!而且很大。”
“你们看看中华审美是什么?是长城的巍峨,是中国水墨的挥洒写意,是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。”
“有北方红墙翠瓦的金碧辉煌,也就江南灰白黑的写意,中华审美自古就是在大开大合间又不失对意境的追求。”
“那么我们再看日本审美,是什么?”
“是《源氏物语》,是浮世绘,是一种追求柔性线条的闲淡意境。”
“这体现在日系审美的方方面面,音乐、绘画、电影等等。”
日本留学生一听,马上反驳,“这不好吗?我们认为,这恰恰代表了我们的民族性格,这可以说是日本人的骄傲!”
却是齐磊这回一点没客气,“不好!”
那位学生,“为什么?我觉得您有些偏执。”
齐磊,“放在个人审美上没有任何问题,但是放在国家审美上,问题就大了去了!”
那个同学,“……”
“我想你肯定疑惑,放在国家审美上怎么就不行了?”
“我告诉你们,不但不行,这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病态的审美!”
“从一个民族的角度来说,偏好任何一种美学方向都是病态的。”
“民族文化、国家性格之中,必须要兼具刚强与柔软,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塑造民族和国家的多样性和抗风险能力。”
“而日系的柔美,那就是病态的,是发育不良!”
“我给你举个例子,‘偶像’这个词是谁发明的?”
“是七十年代,你们日本人发明的。”
“那这个词出现之前的日本娱乐业,就没有值得喜欢的明星了吗?”
“有!而且,你们如果细心一点就会发现,在偶像时代之前,日本的娱乐业还是昭和男儿的天下,个个都是硬汉形象。”
“可是在七八十年代之后,你们日本的硬汉男星越来越少,取而代之的是偶像团体。”
“完全符合柔美的审美价值观,有着玩偶化的趋势,性特征中性化,幼态化……”
“符合时代的需求,激发主人的保护欲!”
“但是,平心而论,你们认为,日本男儿都变成这样的中性特征,失去了男人应有的血性与阳刚,真的是一件好事吗?”
日本留学生,“……”
这就有点诛心了啊!
理性思考一下,这当然不是好事儿。
怎么绕来绕去,好像我们不应该去中国化,而是要抑制中性文化一样了?
嚓!!
不对啊!!
那边韩国留学生却是笑的不行,小齐导员还是有水平哈,损人都不带脏字的!看看压脉带的表情,都快扭曲了。
结果……
齐磊,“笑什么笑?!你们还不如他们呢!”
小西巴们:“……”
齐磊一副中肯教诲的样子,“你们的文化底子还不如他们呢!”
“去中国化的结果就是,更加陷入文化迷茫!”
“再说了,你们的审美正在步他们的后尘,有什么好笑的?”
“HOT、NRG这些花美男组合,你看看哪点不符合中性玩偶的属性?”
小西巴们,“……”
脸都绿了,还没法反驳,因为好像让他说中了啊!
两国留学生急的啊,一面是哑口无言,一面是不想面对事实。
因为他们始中认为,去中国化是非常有必要的。
这并不仅仅源于对中华文化的恐惧,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这些学生没说,可是却客观存在,那就是:
我们GDP比中国高,我们的科技水平、国民生活水平、国际地位,都比中国强。
然后,唯独在文化层面,是中华文华的衍生品。
换了是你,你也心里膈应,你也想极力摆脱束缚。
结果现在,齐磊用一套逻辑自洽的理论告诉他们,你们这么做是错的,不能去中国化。
把他们给急的,急于找到一个突破口来反驳齐磊,让去中国化的论点站住脚。
最后,一个日本留学生急中生智,“小齐导员,我认为你的论调过于片面了。”
齐磊一点不着急,论战略逻辑,别说这帮学生,回去随便找人,能在逻辑上胜过齐磊的也少。
笑道:“怎么片面了?”
那个学生,“我认为,中性审美,是国家和人民富裕之后的需求。即便存在争议,但也和我们原本的历史文化没有关系。”
“就比如说,《源氏物语》早就有了,日本柔性的性格也早就有了。可是在花美男偶像之前,日本男儿还是很尚武,很阳刚的。”
“只是现在,日本人民的生活条件好了,所以开始崇拜花美男。”
小西巴们一听,连连点头,“是这个道理!我们韩国原本的文化里也有柔性的一面,可是我们韩国男人也不缺血性。只是七八十年代之后,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,导致审美倾向于中性化,这和民族文化没有关系,是突然就变了口味。”
却不想,齐磊笑意更浓了。
你看看,怀疑的种子这不就出来了?
得让他们自己去往这个方向去靠嘛!这可不是我把他们带沟里去的哈!
轻描淡写的来了一句,“这个论调很不错,似乎现在普遍认知就是这么解释的。”
“可是,问题来了,以前就有源氏物语,以前就也喜欢柔美,怎么就没出娘炮呢?”
我噗!!
这就是汉语的强大了,虽然没听过“娘炮”这个词,可是一听就懂。
那个日本学生急了,“就是生活富足的结果啊!以前没有现在富裕。”
齐磊再问,“谁告诉你的这个结论?”
“……”
“你能找到先提出这个论调的源头吗?”
“……”
“我建议你回去找一找源头,看看是谁。或者,我现在就告诉你答案!”
两国留学生:“????”
齐磊,“得出这个结论的,不是西方的社会学家,就是你们本国与西方关系密切的社会学家!”
“……”
齐磊笑了,“孩子!你们被人家用一个谎言定义了病态审美的成因,然后又用这个定义来反驳一切怀疑社会病态的言论。”
“这就好比……”齐磊想了想,“好比有人骗你吃屎,说屎很好吃。结果,你却用骗子的理由,去反驳那些指出屎难吃的人。”
“这是可悲的!”
“!!!”
嚓!这是个什么比喻?太恶心了。
齐磊却不给他们反应的时间,“我再问你们,既然你们笃定中性审美是来自于生活富裕的新追求,那么,英帝国富裕了几个世纪,他们有花美男吗?”
“……”好像没有。
“米国比你们先富,世界最富,崇尚的是硬汉审美,还是娘炮审美?”
“全世界,除了东亚,还有别的地方,因为富了,就开始全民喜欢娘炮了吗?”
“现在,你们还觉得这个论点站得住脚吗?”
两国学生被问的哑口无言,他们实在找到不论据来支撑他们的论点。
最后咬牙切齿,几个日本留学生干脆齐刷刷地站了起来,朝齐磊90度鞠躬,“请小齐导员解惑!”
“啧啧啧……”
在后排一直看戏的赵老太,还有雏鹰二期那叫一个佩服啊!
服了,给忽悠服了!谁能有这本事?
再说了,压脉带你坚持住啊!我们戏还没看够呢,怎么就那么容易就服了呢?
而齐磊终于完成了议程设置,开始切入正题。
“那我们现在就探讨一下,这种病态的娘炮审美到底是怎么来的!”
两国留学生坚着耳朵,那叫一个认真啊!
齐磊,“我个人的观点,认为这一切的源头在于,二战之后,米国对日本的舆论控制和麻痹统治。”
忽悠瘸了,接下来就是抄作业了,按照后世PU主们的科普套路来就行了。
简单陈述一下就是:二战之后,日本的反米情绪依旧存在,而且不容忽视,这对米国的控制行为行成了威胁。
这个时候,一个关键性的人物又出现了。
为什么要说又呢?因为这个人就是前面提到过的,发掘吉恩夏普的那个中情局头子——乔治凯南。
乔治凯南,这个时候又出了个馊主意,就是掌握日本的舆论以及文化娱乐。
于是,米国听从凯南的建议,释放了一批甲级战犯,并将他们安插到日本的新闻业。
导致在很短的时间内,日本所有六大电视台、五大报社,全部沦为米国人掌控的喉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