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3章 一个学科的诞生(一)(2 / 2)

重生之似水流年 苍山月 13239 字 2024-02-01

实验的老师过来之后,收入起码翻了一倍,高三的老师挣的更多。

二中太有钱了,校长也太阔气了。

其次就是,虽然王红、老马、王兴业这几个人依旧撺掇着和二中的老师对抗,可是,即便是对抗,也只存在于成绩与成绩之间、老师与老师之间的竞争。

也是怪了,上学期剑拔弩张的,大伙儿都以为是你死我活,水火不容的局面。

可是争着争着,发现没有输赢。

什么实验把二中比下去了,二中压了实验一头的之类的场景,根本就没出现。

甚至红个脸儿,谁对谁有怨恨的情况都没发生过。

反而是,大伙儿不服气归不服气,比着劲也仅仅是比着劲儿。

实验的老师们不得不佩服二中老师的敬业和开拓精神,二中老师也认可了实验老师们的能力和水平。

到最后,大伙儿一起使劲儿,吃透哈三中的教学模式,同时也一起针对现在二中的实际情况、生源水平,研究摸索出一套更适合二中的教学出路。

这就是章南厉害的地方了,她需要对抗,但不是无节制的对抗,控制矛盾范围,使之转化为动力。

而且,更过分的是,你永远不知道章大校长在哪儿等着你呢!甚至明明看见眼前有一个坑,你都得往里跳。

跳完还得砸吧嘴,“这坑跳的真舒服!”

因为章校长在坑里留好处了,那些把大伙儿喂的饱饱的奖金可不是白给的。

所以,她一进来,大伙儿就猜出来肯定有事儿,只是不知道这回又是什么事儿。

“大伙儿坐吧!”

章南从不用表面的严厉来彰显校长的威信,依旧是和善地带着淡然的笑意,示意大伙儿坐下。

“我就是路过,顺便看看高二这次月考的成绩。”

汪国臣一听,赶紧把学年大榜递上了去,“总体上来说,还是有进步的啊!”

章南接过,仔细地看了一会儿,这才抬头对众班主任道:“有一件事,我得替小刘说句公道话。”

“163过来那5个学生,是我硬塞给他的,他事前可不知道那五个的水平。”

大伙儿相视一笑,心说,章校原来是给刘卓富解围来了。

二班的班主任则是开玩笑道:“那章校您这可有点偏心了哈!给了小刘九个尖子生,十四班一下就冲上来了。”

章南也笑,“确实偏心了,不过也不是没有考虑。”

给大伙儿解释道,“十四班在高一的时候,功不可没啊!盘活了整个高一学年的学习氛围。”

此言一出,原来二中的几个班主任都是点头,这一点确实如此。

章南继续道:“可是,对尖子班的推动作用却不大。”

笑对汪国臣,“这一点,我得批评你了,你的班就挨着十四班,一点力都没借上。”

汪国臣苦脸点头,“接受批评,那帮小子就是听不进去,怎么激也没用。”

章南,“主要还是不在一个水平线上,没有可比性。”

这话赢得了十七班班主任的认可,“确实,也就能利用十四班给增加学习任务找个借口。”

“其它的,说啥都没用啊!毕竟十四班搅合的还是普通班,没把尖子班超过去。”

章南,“所以啊,正好借这五个班在一起的机会,可以想想办法。”

“我当初的想法就是给十四班输送一点新鲜血液,也许能往上冲一冲,给其它四个班一点压力。”

看了眼大榜,“现在看来,也许有希望。”

抬头看向刘卓富,“小刘啊,你得再加把劲儿,只要超过去一个,那几个班的学生我估计就坐不住了。”

“……”

“……”

“……”

“……”

其它那四个班的班主任脸都绿了,原来坑在这儿呢!

你别说超过去一个学生坐不住了,大校长这话一出,他们几个当班主任现在就坐不住了。

你品,你细品……

就说十四班超谁吧?超谁谁难受!

一班、二班、十六、十七的班主任相互对视一眼,感觉压力有点大了。

章南这哪是随便来走走?坑不小啊!

但是,坑挖完了,接下来就是下好处了。

看着那四个尖子班的班主任,“大家也别有什么心理负担,让学生们竞争,可不是让你们有太大的压力。”

“从下个月开始,包括十四班在内,咱们在老师这一块儿不看排名拿奖金,只看学生的成绩提升了多少。”

“哪怕排名降下来了,但成绩上去了,那就是你们的功劳,就该拿对得起这份付出的奖金。”

大伙儿一听,果然。

不过,这块肥肉确实也够大的了。

章南点到为止,不再多聊了。

很多话其实不用挑明,她对几个尖子班目前的态度其实是不太满意的。

把尖子生聚集到一块儿,并不是为了依靠好的学习天份高高在上的,更不是尖子生就应该拥有最好的教学资源。

而是身为尖子班,你应该比普通班更努力,创造更大的价值才行,攀登更高的高度。

否则,尖子班就失去了意义。

二中的整体升学率得靠全体师生的努力,可是二中能拔多高,打出多响的名号,却要靠尖子班来冲锋。

得让尖子班动起来,拼起来。

这就是她为什么偏向刘卓富的原因,十四班必须要冲上去,打破尖子班的安逸圈。

“还有一个事儿。”章南一点都不拖泥带水,说不聊就不聊,说起了今天过来的第二个目的。

“是这样的,汪老师和小刘老师前几天向校里提出一个建议,就是建立二中自己的题库。”

大伙儿一滞,再次把目光集中到汪国臣和刘卓富身上,不得不感叹,年轻就是好啊,冲劲儿足,想法多!

题库?

这个概念不陌生,但是有点超前,二中现在还没到那一步。

哈三中有自己的题库,师大附中也有,像是京城的四中、人民附中当然也好。

可这些都是省一级,甚至是国家级的重点中学,有权威性。

二中算什么?县级中学罢了。

也许按照章南的发展路线,几年之后,二中可以在龙江省打响名号,成为黑马。

到时,也具有了一定的权威性,是可以建立自己的题库的,甚至是教学模式的。

可是,现在……太早了吧?

说实话,题库也好,自身独有的教学模式也罢,甚至延伸到教育本身,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。

这就好像,二中为什么要照搬哈三中的教学模式,其实有很多并不适合二中。

人家那是集合了全省的优秀生源、优秀教师,而二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素质是达不到那个高度的。

为什么不上来就自己摸索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思路?

原因很简单,人家哈三中多少老师参与省内高考、中考的出题出卷?又有多少人参与教材编写?

这就是优势,人家是最了解考试重点,以及教育脉络的那一波儿人。

总结出来的教案大纲也是最权威的,题库更是最精炼的。

尽管有些不适应的地方,但也比起你自己闭门造车要强得多。

而题库,更是反映了一个学校在捕捉考点、教学重点上的精准度,也是一个学校成为名校的必然过程,必然追求。

就像后世的黄冈、衡中一样,某种意义上来说,“黄冈题库”、“衡水模式”已经不仅仅是自身高考成绩有多好的问题了,他们影响的是后世几十年的中国教育现行的理念。

当然,尚北二中很难达到这样的高度,这是地域决定的。

可是,做龙江省的名牌高中,起码已经有这个苗头了。

大家伙儿之所以现在工作热情这么高涨,一来是二中完善的奖金制度;二来就是每个人都很清楚,大家在创造历史,也从中看到了希望。

可即便如此,二班的班主任张显贵沉吟了一下道:“现在就做题库?还是太早了吧?”

却见章南一笑,“不早了,该动起来了。”

解释道:“我的想法是,现在做,其实并不一定要做的多好,像其它名校一样出书什么的更不用考虑。”

“更多的其实是给大家积累经验、甄选题型、创造题型的过程,也是咱们全校教职员工自我提升的一个过程。”

“还是为将来成为权威,甚至参与到教案、考点、教材编写工作的一个前期积累。”

“总不能等到二中真的名满天下了,我们才想起做后续的工作,急匆匆地拿出一个四不像出来。”

“那咱们就不配做这个名校,顶多就是个高考工厂罢了。”

章南还是一如既往的高瞻远瞩,放眼全局来做事情。

现在二中的资金很充裕,教职员工的士气也很高,完全可以做起来看看。

做出成绩,那将来有大用。做不出成绩,也就当是花点钱给老师们提高一下专业能力了,里外都不亏。

“这个事儿,我准备交给王兴业校长来牵头,贾桃芳老师和汪国臣老师做副手。咱们先尝试着做一个电子题库,再慢慢推进。”

众人自无不可,只是不知道这个试水、积累经验的东西,什么时候才能正式派上用场。

汪国臣这时道:“咱们加把劲儿,也许就是三五年的事儿,咱二中肯定能冲上去!”

却是章南暗自摇头,三五年?太晚了!

时间拖的太久,也就意味着变数也就越多。

今年高考,就是一个坎儿,冲上去就冲上去了,冲不上去,最多等到明年,也就是刘卓富这一届。

成了,二中一炮而红。成不了,来自各方的压力会纷涌而至。

而且,必须是大爆,小打小闹的有所提高,多出几个清北都不行。得是镇住所有人的那种爆炸成绩,二中才有出路。

否则……

否则对二中的未来,章南并不抱有乐观的态度。

要知道,二中的很多做法其实是有争议的,二中的成绩也是一定会有人眼红的。

在2000年这个时期,教师高福利、疯狂的抢夺优秀生源,公立学校大肆接受民间捐赠等等。

这在其它学校看来,你就是完全不按规矩办事,是异类。

手里握着千万的资金,到处挖学源,挖老师,还有重点大学的保送名额。

更过分的是,你的老师一个月上千块,甚至上万块的拿奖金,而我的老师只能按地方财政的分配,一个月几百块的死工资。

这是要招人恨的,是必定招来小人使绊子的。

一旦有人拿来做文章,到时的风浪不一定比去年梁成搞的那波“减负”来的轻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