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一十七章 骄兵悍将(2 / 2)

家父汉高祖 历史系之狼 8270 字 10个月前

首先还是农。

栾布起身,说起了试验田的成果,因为庙堂对农业的关注,农家在这十几年的时日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,其弟子遍布各国,虽然在庙堂上依旧是弱势群体,说得上名的只有一个在内史担任左丞的董安国,但是在地方上,他们已经迅速膨胀,基层力量和影响力暴涨,成为了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。

而农家的试验田,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,几乎每年都能取得一两个成果。

但是跟墨家不同,他们的成果见效慢,而且大多弟子还是保持着过去的农家思想,就是不接受王令,因此不肯要爵位……就是不愿意朝着上层发展,宁愿一辈子在土地上跟农夫们打交道。

有人赞叹他们的高节,认为他们是真正高尚的贤才,也有人鄙夷他们的落后,认为他们这般行为就是在自寻死路,给自己挖坑。

在大汉打通了与身毒等地的贸易后,大量的新作物传进了大汉,大汉的农家乐坏了,他们在各地栽培这些新作物,给他们取了名,有些地方是可以成功栽培的,有些地方是不行的,这些作物包括了食用性作物和经济作物,尤其是棉花,大汉对棉花的需求是相当之高的,农家经过多年的试验,最后认定在北庭国种植棉花是成效最高的,北庭国的地理环境简直太适合棉花的生长,甚至能长得比身毒那边还好,但是西庭国就要差了一些。

因此刘卬的北庭国已经成为了整个大汉最重要的棉花供应地。

而在粮食作物上,茄,胡瓜,胡桃,胡椒,胡荽,胡豆,胡蒜,苜蓿,葡萄,石榴,西瓜,茉莉……大量的水果和蔬菜出现在了大汉,农家尝试着在大汉境内栽培,也获得了不少的成果,在大汉的很多地方,百姓们开始在自家院落里种植各类的蔬菜和水果,甚至出现了专门的蔬菜农和果农,通过栽培这类的作物来发家致富。

而这一切,都绕不开栾布这位内史,他的爵位也随着这些蔬菜水果的成功栽培而节节高升。

人送外号“果蔬侯”。

汉人将水果和蔬菜称为“果蔬”,他们如此称呼栾布,其实也有些鄙夷和嫉妒的意思,就是说栾布的爵位不是通过政绩和军功,而是通过蔬菜来升上来的,明吹暗贬,就跟吕禄的富甲侯一样,都是带点恶意的调侃。

当然,栾布是不在意这个的,栾布一板正经的跟群臣说起了诸多新作物的栽培成果,刘长听的都很认真。

看着刘长那认真聆听的模样,新九卿苏意都忍不住的点头。

谁说当今皇帝昏庸呢?人家对农桑如此重视,听的比军事都认真,这能是昏庸的皇帝呢?

可看着看着,苏意就觉得有些不对劲了。

认真聆听也就算了,怎么还流口水呢?

刘长当即对栾布的杰出成就做出了高度的赞许,并且拍打着胸口说道:“很好,等会下朝,朕就要亲自前往试验田里,看一看你们的成果!”

栾布脸色一黑,说道:“陛下,近期内最好还是不要来了,还在栽培阶段,见不得光。”

刘长摇着头,“农是天下之根本,岂能轻视?爱卿莫要再劝,我肯定是要去看一看的。”

苏意有些茫然,就看到栾公忽然仰起头来,长叹了一声,嘀咕了一句什么,他却没有听清楚。

刘长去试验田当然不是为了去啃水果的,咳咳,刘长只是觉得这些作物的引进对大汉很有帮助,不能因为这些东西不是主食就轻视,只要是能食用的东西,对大汉的帮助都是巨大的,丰富其饮食,而且有些时候还能起到关键的作用。

在农之后,便是军事上的事情了。

周亚夫直接上书,言语极为凌厉。

他上书称,当今的南军,战斗力锐减,不复当年虎狼之师的模样,将军多无能,甲士多无战心,寻常的巡逻都做不好,并且一次性罗列了十三位不合格的将领,从军侯到校尉,一一点名。

群臣的脸色当时就变了,因为周亚夫所说的不少人,都是这些群臣的子弟或者远亲。

他们不由得看向了刘恒。

刘恒当初提议,让权贵子弟多去立军功,积极参军,众人这才安排自家的晚辈们进了南军,现在这又是什么情况呢?

刘恒抿了抿嘴,迎着群臣的注视,无奈的走上前,对周亚夫说道:“诸多忠烈之子嗣,有报效陛下的想法,积极参军,建功立业,这本来是好事,大概是因为不曾学习过兵法,方才出现了这样的情况,不能太过于责怪。”

周亚夫脸色大变,神色冰冷,“若是要报效君王,可以往河西国去打外羌,或者去夏国打那些不归顺的胡人……南军有守护皇宫的职责,岂能滥竽充数?!御史莫要觉得这里是吴国,就可以是非颠倒……此处乃是长安,你身为御史,居然鼓动这种人来守护皇宫,你是何居心?!”

他暴躁的说着,朝着刘恒就走出了几步,好似下一刻就要动手。

卢他之被吓了一跳,赶忙挡在了周亚夫的面前,对刘恒说道:“车骑将军为人直爽,他并无他意,请您恕罪……”

“好了!!”

刘长一声咆哮,众人顿时安静了下来。

刘长冷冷的打量着面前的众人,说道:“将这些人分开,一半人送去河西打外羌,一半人送去夏国打外胡!”

众人不敢多说什么,只好答应。

周亚夫随即又说起了针对南军的一系列整顿方法,最后方才提出对了北军设立校尉分管的办法,这是分中尉的权,同时也是保证了皇帝对长安周边的军事震慑力,在太尉的起身符合后,群臣并没有敢反对的,兵权本来就是比较敏感的事情,也没有大臣愿意在军权的问题上上书反驳皇帝,事情进展的很顺利,苏意对皇帝要分自己权的行为,也是视若无睹,就当什么都不知道。

朝议很快就结束了,就在刘长准备着去试验田进行视察的时候,两位大臣同时挡在了他的面前。

一人是刘恒,一人是周亚夫。

刘长无奈,领着他们返回了厚德殿。

两人坐在殿内,周亚夫对刘恒还是没有什么好脸色,他说道:“陛下,这些人就不敢出现在军旅当中,他们没有父祖之才能,当地的将领反而要因为他们的身份而受制,这不是什么好事……”

刘长看向了刘恒,刘恒严肃的说道:“如今的大汉并没有什么战事,我这么做,不是因为战事,而是为了政事。”

“周将军善战,却不知政。”

他看着刘长,询问道:“陛下可还记得曾对我说过,可以将彻侯之爵按着食邑设为三等,若是子嗣里没有军功,就减一等,依次递减,减少功勋泛滥,大族横行的局面?”

刘长挠着头,“大概是说过吧。”

当初刘恒刚刚来到庙堂的时候,刘长一股脑的跟他说了很多政策,当然,大多都是抄袭了未来的政策,什么三省六部,什么军机处,包括那减爵制,他都如实告诉了刘恒。

刘恒这才说道:“我之所以鼓励他们立军功,就是为了这件事而准备,只要能凑出第一批的军功集体,就能割裂权贵集团,推行爵位非军功递减的制度,如今有你这样强势的君王,功勋们就是不愿意,也没有能力去反抗……而你所说的这个制度,却是很适合当今的大汉,功勋太多,这些功勋在地方上不同于豪强,无人能制,迟早会变成与国同休的庞然大物,不加以遏制,这些豪族联合起来,将来就是皇帝,对他们大概也是无能为力了……现在不推行,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?”

“周亚夫将军只注意到了作战的事情,当然,也是我的过错,没有及时跟周亚夫将军说起这件事。”

周亚夫的脸色依旧平静,“你就是提前说了也没用。”

周亚夫又补充道:

“陛下说了才有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