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选保育员相比,招老师这事就不那么顺利了。
虽然建国后国家大力推行小学教育,但部队里农村兵居多,军嫂也一样。农村重男轻女的情况可比城里厉害多了,好些的能上完小学,不好的就是像沈文丽这样,上到二三年级就不让读书了。
虽然只是托儿所的老师,但怎么也都是教书育人的工作,林静觉得怎么都得有初中学历吧。
但问题是军嫂中有学历的基本都有工作,而且安排的单位还都不错。虽说家属院离家更近,但她们干得好好的,暂时也不愿意动弹。
而林静又不想妥协,于是招老师这事就一直拖到了四月中。
三月里家属院,又或者说是军分区发生了几件不小的事。
首先就是军分区政委高升了,新政委是从其他军区调来,新政委一家搬进家属院的时候,不少人过去围观。
宋玉萍回来跟林静说:“满满一卡车东西,全是大件,里面还有台这么大的冰箱,听说是首都雪花牌的,贵得很!”
这年头冰箱可是比三大件更稀罕的大件,一般家庭都买不起,反正林静长这么大没见过,宋玉萍说的这什么雪花牌她也没听过。
纪明钧听林静说起,便跟她科普了一番,原来国内第一台冰箱就是由首都雪花冰箱厂研制成功的。
科普完后,纪明钧语出惊人:“你如果想要,我找人问问,看能不能弄到票,我们也买一台回来。”
林静惊呆了,连忙说不用。
“真不要?冰箱还是挺实用的,可以存放隔夜菜,还能自己做雪糕吃。”夏天忙碌一整天,回来喝一杯冰水,或者吃一根雪糕,真是再舒服不过的事。
但在林静看来,冰箱一点都不实用,她一脸严肃地说:“隔夜菜吃多了不好,雪糕又不能天天吃。”
花那么大价钱,就为了吃一碗隔夜菜,林静觉得不值。
媳妇态度坚决,纪明钧只得叹一口气,看来雪糕是吃不成了。
有人高升,就有人转业,转业的人也不是别个,就是冯雪的丈夫。按理说她丈夫还没到转业的年纪,但年前他出任务受了伤,右手手指断了根,不影响生活,但再也握不了木仓。
对此冯雪倒是很庆幸:“过年他没能及时回来,我就猜到可能有变故,夜里做梦都是他出事了……现在这样也好,至少我以后不必再做噩梦。”
冯雪离开前林静和陈茹宋玉萍她们去看过,当时她正在整理家里的东西。
虽然随军后她刻意控制着不往家里买大件,但零零碎碎的东西不少,没办法带走,她就一人分了些。
林静得了个花瓶,还有一个矮柜,宋玉萍则要了茶几,陈茹得的东西最多,大到衣柜桌子,小到锅碗瓢盆。
当然,这些她们也不白拿,折价给了冯雪钱和票。
本来冯雪是不想要这些钱和票的,反正东西她也带不走,留着也是给下一任住户,不如做人情送给她们。
但林静她们琢磨着冯雪把东西都送她们了,回去肯定还得重新添置,花费不少,她们不能在这时候占人便宜,就还是给了钱。
冯雪夫妻转业回去没几天,有新的军嫂随军住进了家属院。
有新政委开着卡车搬进来在前,新军嫂搬进家属院时没掀起的太多波澜,宋玉萍这个包打听,也只知道对方姓什么叫什么,哪里人性格如何,她统统不知道。
倒是林静,很快拿到了新军嫂的基本资料。
新军嫂叫陈亚珍,老家陕省的,说话双利,特别爱笑,跟林静对他们省的人的印象差不多。
陈亚珍是高中学历,在家就是当老师的,所以她去后勤一登记,齐主任就把她的资料给林静了。
当然林静还是跟她面谈了一次,之后同样安排了为期一周的试岗。
陈亚珍当过三四年小学老师,教起幼儿园的孩子自然游刃有余,再加上她性格外向,很快获得了孩子们的一致喜爱。
于是四月下旬,托儿所的教职岗位终于满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