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0章 王静芳(2 / 2)

苏婷前两次发表的连环画,不管是画风还是故事,都偏严肃纪实,但这次不管是画风还是故事,整体都偏欢快,完全是儿童文学。

儿童文学也没什么,《连环画报》向来包容,只要是画好故事好,价值观没问题,她们画报都收。

但苏婷这次的新连环画,形式更偏向于漫画连环画。

漫画连环画是连环画一种艺术形式,建国前繁荣发展过,也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品。但建国后因为种种原因,相关作品少了很多,现在流行的是线描和素描连环画。

《三火打工记》跟传统形式的漫画连环画又有所不同,后者仍是写实风格,而前者画风更卡通。另外苏婷用文字泡取代了脚本,加强了角色之间的互动,因此风格上更偏向于后世流行的漫画。

这种改变的好处显而易见,增加角色互动是其一,降低阅读门槛是其二。

但劣势也很明显,现在流行的连环画风格重文字脚本,图通常是根据文字画出来的,而文字描述性更强,几段话能讲述完一个剧情点。

所以连环画一般都不长,画报上刊登的一般只有三四十幅图,集结出版的会长一点,但也就一百幅图左右。

短而精,是这时候流行的连环画的特色。

而漫画的侧重点则在图上,按《连环画报》的篇幅,一幅图里只能画出一个对话来回,互动感是增加了,但篇幅也拉长了。

像《三火打工记》,画成连环画可能只需要画一百幅图左右,但画成漫画,篇幅长了一倍。

而且也是前期苏婷纠结主要原因。

一方面她觉得画成连环画,出不了她想要的效果,另一方面苏婷不确定读者能不能接受这种风格,出版社愿不愿意冒险。

纠结过后,苏婷还是决定随自己心意来。

出版社愿意冒险最好,不愿意也无所谓,反正她现在不缺钱。如果以后她想将这个故事印出来,也可以选择自费出版。

虽然她拿不出太多钱,但印几百本还是没问题的。

听完苏婷的想法,王静芳思考片刻说:“如果你愿意用现在的笔名连载这个故事,过稿应该没问题。”

苏婷想换个笔名连载《三火打工记》,也是王静芳犹豫的原因之一。

连续两部作品爆红,一颗榴莲这个笔名俨然成为了连环画界的新星,积累了不少读者,《知青》连载完结已经小半年,到现在出版社仍能收到不少苏婷的读者来信。

人们总是更愿意信任认识的人,读者看连环画时也会更愿意看已经成名的连环画家的作品,而如果是新风格,他们也对已经成名的人接受度更高。

有之前的号召力在,《三火打工记》就算不红,应该也不至于寂寂无名,连载结束后出版也不会是问题。

说完见苏婷面露犹豫,王静芳又说:“其实我很支持你把笔名换成本名,但我觉得,《出桃源村》和《知青》也是你的作品,我们没必要跟之前的作品完全切割,你说是不是?”

王静芳一直觉得苏婷笔名不太好,不够严肃,能换成本名,她举双手双脚赞成,相信读者们也都能接受。

其实苏婷换笔名并不是为了跟之前的作品完全切割,而是觉得这个故事跟之前的风格相差太大,所以才想分开连载。

至于新笔名为什么用本名,这就要从一颗榴莲这个笔名说起来。

一颗榴莲是苏婷前世的微博名,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她当时特别馋榴莲,但舍不得买。

用它当笔名完全是为了蹭热度,她在微博连载的条漫是突然爆红的,等她反应过来要改名时,人已经红了。出版社也担心改了名字粉丝不认识她,就建议她用微博名当笔名。

用了好几年,苏婷对这个不太正式的名字有了感情,所以穿越后投稿时将其沿用了下来。

但穿越到这世界快两年,买过那么多期画报,苏婷看到其他作者用的不是本名,就是取得像本名的笔名,有点被影响,再取笔名时不太好意思再玩梗,就也打算用本名。

不过一颗榴莲这个笔名苏婷仍打算继续用,她想好了,以后画风严肃正经的故事就用这个笔名连载,偏儿童文学风格的故事就用本名连载。

唔,好像有点反了,但管他呢,她高兴就好。

苏婷没有隐瞒,将自己的打算都告诉了王静芳,并说:“这两个笔名,短期内我不打算对外曝光,所以……能过稿最好,不能过稿就算了,我再想想其他办法。”

不过稿能有什么其他办法?无非是换家画报,继续投而已。

如果苏婷是新人,或者之前的作品反响平平,王静芳可能不会太在意她往其他画报投稿。但事实恰恰相反,苏婷之前两部作品都红了,只要她能一直保持这样的水平,以后说不定能成为画报的当红连环画家。

而且翻完这个故事后,王静芳不得不承认,虽然风格不是现在流行的,但这个故事的确生动有趣,让人看着看着,忍不住会心一笑。

沉思良久,王静芳说道:“这样吧,我把稿子带回去给主编看看,尽量争取两期连载,如果反响好就继续,不好的话可能会中断连载,你看行吗?”

苏婷知道这是王静芳能给出的最大让步,想了想说:“行。”

……

谈完正事,苏婷就跟贺东川约会去了。

不管在哪个年代,约会总离不了三件事,看电影、吃饭、逛商场。

当然,这年代商场叫百货大楼,吃饭是家庭条件比较好的人才能准备的约会项目,不但要钱还要票,电影可选的也少,而且基本都是战争片。

苏婷对战争片是真没什么兴趣,但电影放映过程中她没睡觉,而是侧着头盯着贺东川看。

虽然贺东川出生时,鬼子早被赶出华夏大地,国内大部分地方已经解放,但他成长过程中,国家经历过好几次外部战争。

当兵后,贺东川自己也上过战场杀过敌人,因此他看战争片,感触比普通人更深。

电影放映过程中,他的表情根据剧情变化,时而舒展,时而凌厉,时而控制不住要紧下颚。

看着看着,苏婷伸出手,趁着黑暗中没人注意,握住贺东川的,并凑到他耳边说:“都过去了,以后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强大,再也没有人敢欺负我们。”

贺东川侧过头,在昏暗光线中看向苏婷。

她迎着自大荧幕上投下的光线,微微仰起头,光线对比下,她的眼睛越发黑白分明,目光中盛满了笃定与希望。

贺东川紧紧握住苏婷的手,说道:“我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。”

贺东川不知道苏婷说的是未来,只以为这是她的愿景。

苏婷听出了贺东川的意思,却没有解释,如果贺东川能活过明年,他会看到这一天,如果……

苏婷握紧贺东川的手。

没有如果,他一定要活下来。

……

离开首都前,王静芳给苏婷带来了好消息,《连环画报》的主编同意给出两期位置连载《三火打工记》,如果反响好,就一直连载到完结。

反响不好会怎么样,王静芳没说,但两人都心知肚明。

收到王静芳电话的第二天,苏婷他们就要回平川岛了。

贺父工作忙,没时间送他们,但和年前一样,安排了警卫员开车送他们去火车站。程晓曼则调了班,跟王姨一起坐车去火车站为他们送行。

这时候火车站管的没那么严,只要买站台票,就能一直送到火车站台。

贺东川给程晓曼和王姨各买了张站台票,两人跟着一起进了候车厅,等火车到后,又跟着进了站台。

首都是大站,火车停靠时间比较长。

进站台后他们没急着上火车,因为程晓曼还有话要交代:“上了火车,要注意看好行李,饿了渴了,该吃的吃,该喝的喝,别省着。”

虽然这些话,在家的时候她和王姨就交代了很多次,但苏婷仍笑着应好。

程晓曼继续说:“到了平川岛,遇上难题记得跟家里联系,我跟你爸爸都在,能帮你们的肯定帮,你们别硬撑着,知道吗?”

这话虽然是对着苏婷说,但程晓曼看的却是贺东川。

她这儿子啊,哪都好就是嘴硬,遇到困难从不肯跟家里张嘴,早几年有一次他出任务受伤,出院了他们才收到消息。

当时程晓曼气得够呛,恨不得连夜打电话去骂,后来她也果真骂了他一顿,结果他电话里答应得好好的,转头还是我行我素,报喜不报忧。

如今有苏婷在他身边看着,她终于能放心不少。

明白母亲的意思,贺东川有些无奈,等苏婷答应后指着她说:“我都听我媳妇的。”

程晓曼满意地笑:“知道听媳妇话就好。”

还没告完别,火车就响起了呜呜的汽笛声,乘务员下车催人,该交代的都交代过很多遍了,程晓曼就没再耽误时间,给了苏婷一个拥抱说:“上车吧,到了榕市,方便的话记得给家里来个电话。”

“一定。”

苏婷说完又给了王姨一个拥抱,说道:“你们在家也要保重身体。”

贺焱看到,也分别给了程晓曼和王姨一个拥抱,再三强调道:“你们要想我,不能忘了我哦。”

两人失笑:“放心,忘记谁也不敢忘了你。”

乘务员见他们还在说话,过来提醒道:“马上要发车了,要上车的乘客赶紧上车。”

贺东川左手提起行李,右手抱起闺女说:“马上来。”完了又扭过头,对程晓曼和王姨说,“我们上车了。”

“去吧。”程晓曼挥挥手,长叹一口气说。

一家四口先后上车,火车连接处人多,他们上车后直接往车厢里面走去,等找到票上对应的床铺,贺东川边将慢慢放在床上,然后提着行李塞到行李架上。

刚放好行李,贺东川就听到喊:“爸爸妈妈你们看,奶奶和王奶奶还站在那里!”

苏婷和贺东川顺着他指的方向往外看去,果然看到程晓曼和王姨手挽着手站在站台上,她们不知道他们在哪里,只能一个窗户一个窗户地逡巡着。